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7:12 点击次数:84
秋光澄澈,古韵流芳。9月28日,成都崇州街子古镇,国内首家以《华阳国志》为核心的文化主题展馆——华阳国志馆正式开馆。这座占地超2000平方米的展馆,依托“方志鼻祖”常璩故里的独特文化优势,通过数字化展陈与沉浸式互动,让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从古籍书页中“走”了出来,千年文脉“活”了起来。
▲9月28日,华阳国志馆正式开馆
开馆 “常璩传人”送《常璩礼赞》
上午9时,开馆仪式在典雅厚重的氛围中拉开帷幕,仪式以“云开蜀地千载秀,志载华阳万象新”的诗意开场,欢迎各方嘉宾。92岁高龄的地方志泰斗张伯龄先生亲临现场。作为被誉为“常璩传人”的著名学者,张老将其精心撰写的《常璩礼赞》赠予华阳国志馆,这一行为体现了方志学脉的代代相承。
展开剩余78%▲开馆仪式典雅厚重
《华阳国志》由东晋史学家、蜀郡江原县(今崇州)人常璩撰于公元348年至354年间。这部十二卷约十一万字的著作,系统记载了古代西南地区的历史、地理、人物、风俗。
常璩将地理志、编年史、人物传三者结合,开创了地方志编纂的新体例,被誉为“方志之祖”。
华阳国志馆占地2300平方米,展陈区域面积960平方米,展馆通过数字化展陈与互动体验技术,让中国现存最早地方志《华阳国志》“活”起来,为公众打开一扇穿越时空的文化之门。
“未来,我们还将打造华阳国志主题街区,创新‘一部方志+一条演艺街+N个场景集群’体验模式,推动‘文化体验’和‘街区消费’无缝衔接。”崇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华阳国志馆设立于此,也实现了方志文化资源与古镇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。
三进院落 展开千年巴蜀文明画卷
全新亮相的华阳国志馆,典型的川西风格三进式院落,从一进院、二进院、三进院依次以“一方水土、一个人、一部巨著”层层铺陈展开。
▲华阳国志馆是典型的川西风格三进式院落
展馆以“方志鼻祖·蜀史巨擘”为展览主题,通过三大主题展区、九大核心展项,构建集文化体验、科技互动、旅游消费于一体的新型文旅空间。
第一单元“地称天府”通过多媒体艺术场景、展品陈列等方式,回溯了成都平原自宝墩文化至秦汉的文明演进。第二单元“史学巨擘”运用交互艺术展项、多点触控多媒体等技术,生动再现常璩的成长环境、人生经历和著书过程。第三单元“垂范千古”则通过多媒体互动墙、微缩场景等形式,深入剖析《华阳国志》的开创成就和深远影响。
馆内还设有“方志阁”,收集了来自西南地区521个区市县共计3000余本地方志,并链接成都方志馆等线上平台资源,实现馆藏资源的“无线延伸”。
数字技术 让古籍“活”起来
华阳国志馆大量运用数字化手段,让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对话。
▲华阳国志馆运用数字化手段陈列展品
馆内将《华阳国志》记载的古蜀山川、城址迁徙、民族交融等场景瞬间“折叠”到游客眼前,游客可在墨迹光影间亲历巴、蜀、汉中原野的千年沧桑,扫码即可“破空对话”云贵川,留下对家乡的音频告白。
从“禹贡梁州艺术沙盘”起步,勾勒出“华阳”的地理渊源——华山之南、汉水之北的梁州故地。“文启天府 志载千秋”主题立柱融合现代艺术与传统元素,象征巴蜀文脉传承。
“华阳长卷光影沉浸空间”运用光影科技,生动再现蜀地风物。“江左修书”场景则还原了常璩编纂这部中国首部地方志的历史场景。
▲参观者沉浸式观看古籍
这些设计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巴蜀文化。
“太真实了,特别震撼。”参观完展馆,街子学校五年级的学生杨熙蒂很兴奋,她说,这种科技手段太生动了,历史一下子就活了起来。
▲孩子们认真听讲解
“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赋能,让地方志从书斋走向大众。”崇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,华阳国志馆将与街子古镇的川西民居、非遗等形成联动,构建“一日读千年”的文旅动线,助力成都打造世界文化名城。
作为成都“方志文化”工程的重要载体,华阳国志馆的落成,也标志着西南地区地方志保护传承进入新阶段。四川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建春评价称:“该馆以常璩精神为魂、数字技术为翼,为传统典籍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创新范本。”
馆方计划以“新馆+老馆”联动开展文化沙龙、国潮研学、文创休闲等活动,为周边街区注入新活力。后续街子古镇将围绕街区展开全面升级,从建筑风貌到业态布局,从文化体验到服务品质,全方位精心雕琢,力求让这座千年古镇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魅力。
发布于:四川省